不離文字與不立文字…語﹑默有分,頓﹑漸有別
- 詳細內容
-
分類:《與奇人相遇的故事》
-
發佈於:28 十月 2013
-
點擊數:695
作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許志農
為了診斷並找出數學學不好的病兆,幾年前有幾位數學教授身穿白袍,打扮成醫師的模樣,接受學生與家長的預約看診。當然他們是想透過與家長及學生的直接面談﹑心理諮詢,利用醫師給人的制約形象,好讓學生有信心讀好數學。但是一陣子之後,不知為何就沒實施了,真想問他們「這樣做真的有效嗎?」只是一直都沒敢問就是。像這樣,透過文字語言與家長及學生直接交流,坦開心胸,並借用白袍,聽診器這樣的橋樑或仲介工具,到頭來,會不會只是給了家長及學生安慰劑而已呢?
對一位數學不靈光的人來說,如何才能正確的診斷出他的數學病因呢?同樣的,對一位數學不錯的人,怎樣的建議才能讓他的數學能力更上一層樓呢?說來奇怪,生病與健康,看似相反,其實是相通的。想想看!沒生過病的人,怎麼會瞭解健康呢?同理,說自己健康的人,他肯定以前生過病。生病與健康是互相依賴存在的兩個詞。生病的人渴望健康,但未必能得到健康,但是,真正健康的人不僅知道健康,也經歷生病。所以真正健康的人不僅知道健康,也瞭解生病。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傻瓜與天才的區分上,傻瓜只不過是混亂了的天才,而天才只不過是整合過的,歸於中心的傻瓜。傻瓜與天才並不是兩條平行線,它們可以透過梯子連結,傻瓜是梯子最低的那一階,而天才是梯子最高的那一階,只要找到攀爬梯子的竅門,傻瓜就是天才了。數學傻瓜解決數學問題特別看重仙方,忽視睡方;但數學天才卻反其道而行,不覓仙方,覓睡方。究竟我們的數學能力處於梯子的那一階呢?這正是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就讓我們從中醫「望﹑聞﹑問﹑切」開始吧!
(閱讀全文,請下載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