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許志農
 
在數學上,有關計算個數或比較大小的問題,除非有很好的公式可代入精確計算或比較大小,否則使用樹狀圖進行分析﹑歸類及統計是不得不的一種計算方式。同樣地,在兩人玩的遊戲中,人們也可以畫樹狀圖來進行模擬一番,只是比賽進行中樹狀圖只能在腦海裡想像,無法像解數學題目一樣,在紙張上畫。但是,樹狀圖也有它的缺點,當樹狀圖太過複雜(圖繁不及備載)以致於無法從中看出端倪時,樹狀圖的用處就被侷限了。也就是說,樹狀圖只是一種輔助思考的實體,隱藏在樹狀圖背後的規律才是解題的重點。我們來欣賞一道小學競賽的數學遊戲題:
 
將寫有
1,2,3,4,5,6,7,8,9,10 

六個數字的六枚金幣隨意的排成一列,例如
接下來甲﹑乙輪流拿取金幣,規則如下:
(1) 每人每次取一枚金幣,取後不放回。
(2) 每次只能從兩頭取金幣,也就是說,夾在中間的金幣不能取。
(3) 在五個輪迴之後,甲乙各取五枚金幣,所取五枚金幣的數字和較大者獲勝。
問:誰有必勝的策略,又這策略跟十枚金幣的排列方式有關嗎?

因為六枚金幣上的數字和
1+2+3+4+5+6+7+8+9+10=55,
所以甲乙各取的五枚金幣中,數字和≧28者勝。現在將排成直線的六枚金幣依灰﹑白相間的方式塗色,也就是說從左至右把排在第一﹑三﹑五的金幣塗成灰色,排在第二﹑四﹑六的金幣塗成白色,如下圖所示:
 
其中灰色三枚金幣上的數字和為3+2+5=10,而白色三枚金幣上的數字和為4+6+1=11。如果玩者可以拿到白色三枚金幣,那麼將贏得比賽。問題是:辦得到嗎?事實上,先拿的甲可以辦得到。在第一輪時,甲取最右邊1號白色金幣,剩下五枚金幣如下圖:
 
 
因為頭尾都是灰色金幣,所以乙無論怎麼取都會取到灰色金幣,而且取完所剩的四枚金幣,其顏色仍是灰白相間,頭尾一灰一白,例如
 
 
在第二輪時,因為頭尾的金幣是一灰一白,所以甲又可以取到白色金幣,而取後頭尾又變成都是灰色金幣,即第二輪乙仍然只能取得灰色金幣。進行完第二輪之後,剩下兩枚金幣,顏色一灰一白,先玩的甲可取白色金幣,後玩的乙只能取剩下灰色金幣。從這樣的程序中,我們發現:
(1) 先玩者一定可以取得三枚白色金幣,而後玩者只能取得三枚灰色金幣。
(2) 同理,先玩者也可以取得三枚灰色金幣,而讓後玩者取得三枚白色金幣。
從這裡的說明知道:先玩的甲可以得到勝利,而且這個勝利的策略跟六枚金幣的排列方式無關。同樣的原理,先玩的甲也可以讓自己所取的三枚金幣的數字和較小,而讓乙取所的金幣之數字和較大。也就是說,這道遊戲的輸贏可以完全控制在先玩者身上。
 
補充說明的是:在這道遊戲裡,倘若先玩的甲貪小便宜,第一輪選取較大的數字3,而不是選取1的話,乙只需選取數字4就可以贏得比賽。故在此遊戲所排列的順序下,
先玩者必須選取1才有絕對的優勢。
收集與開發有趣的數學遊戲是一件苦差事,這道遊戲是我到嘉義東石高中演講時,林信權老師聽了我講的幾道遊戲後,忽然間想到最近學生參加競賽所做的一道數學遊戲,提供給我參考的。而那個競賽是九章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2007小學數學競賽選拔賽複賽」,原題是這樣的:
A、B 兩人玩紙牌遊戲,紙牌共10張,牌上分別印有數 
1,2,3,‧‧‧10. 
B 將牌依任意次序在桌面上排成一列,每個人都可看到牌上的號碼。由 A 先開始輪流每人每次拿一張牌,每次只能從整列牌的兩端拿牌,直到拿光為止,所取得的牌上的數的總和較大者為贏家。請問無論 B 如何安排這些牌,無論後取牌的 B 如何取牌,A 有無必勝的策略?請詳細說明你的理由。
〔參考解答〕A 有必勝的策略。將 B 在桌面上排成一列的牌由任一端開始黑白相間塗色,然後將塗黑色的牌上的數字加起來,與塗白色的牌上的數的總和比較,則先手可取得總和較大的顏色的牌。因為牌是黑白相間塗色,開始時的兩端必定為一黑一白,先手取了一種顏色後,兩端必定同為另一種顏色,迫使後者必定要拿另一種顏色。又因為1+2+3+4+5+6+7+8+9+10=55,所以兩人不會平手,故 A 必勝。
 
 
附加檔案:
FileFile size
Download this file (46 saymathsgame.pdf)46 saymathsgame.pdf151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