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許志農
 
左先生是一位左撇子,據調查,全世界左撇子只佔百分之六至十二左右。東方或許因為小時候受到父母的束縛,所以左撇子沒有那麼多,但是西方慣用左手的人可不少。就因為稀少,所以左先生特別自戀,經常強調左撇子的聰明,例如,左撇子的視覺透視與空間能力特別強,打出來的桌球或網球特別會旋轉,而且路徑也特別彎曲;左手寫字的人經常用右後腦思考,而右後腦又是掌管創意的地方,難怪左先生常說「左撇子特別會出歪點子,想法特別有創意,就是特別聰明的意思。」
左先生走進理髮廳,坐上理髮椅,對著鏡子跟理髮師傅說剪修哪些地方,講完之後,師傅拿起剪刀開始剪修左先生的頭髮。左先生從鏡子中認出理髮師傅也是個左撇子,在鏡中,左手拿著剪刀俐落的修剪左先生的頭髮。左先生迫不及待的說起話來:「沒想到你跟我一樣都是左撇子,左撇子是世上最聰明的人類,無論作什麼事情都很行,從你左手俐落的模樣又再一次得到證明,…。」左先生話匣子一開,直到理完頭髮才停了下來,這時理髮師傅說「左先生,你的鏡射原理應該要加強,鏡子裡的左撇子實際上是右撇子…。」
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就說過「隱藏的和諧比看得見的和諧來得好。」好的數學遊戲就是將赤裸裸看得見的數學和諧隱身藏匿起來,讓玩者從遊戲中去發現,這樣所發現的數學將深深的印記在玩者的腦海裡。至於如何發現這隱藏的數學和諧呢?親身經歷,多玩幾次是發現和諧的不二方法。讓我們一起來挖掘底下這道數學遊戲背後所隱藏的和諧吧?
 

在一個8×5的棋盤上,與車正進行一場「步步逼近」的遊戲:
遊戲規則如下:
(1) ○與車輪流移動他們的棋子(先,車後),移動格子數至少一格。
(2) 每次只能選擇水平向左移動或鉛直往下移動。
(3) 車每次只能選擇水平向右移動或鉛直往上移動。
(4) 每次移動之後,車所在位置的x,y座標必須都比所在位置的x,y座標小,違反者輸。
試問:這道遊戲誰有必勝的策略,又策略為何?

 
古希臘有一道有名的尺規作圖題,後人簡稱為「畫圓為方」,意思是說,給定圓的半徑,可以利用直尺及圓規做出與圓面積相等的正方形嗎?這樣的正方形是有的,但用直尺及圓規做出可能有點困難。撇開作圖問題,單從「畫圓為方」的字意來說,顯然,古希臘人是將正方形看成比較簡單與基本的圖形,而有弧度的圓是不容易掌控的幾何圖形。但是,正方形太過於簡單與易於瞭解,常常受到忽略與注意。就像左撇子每天起床刷牙時,鏡中自己是用右手刷牙的,但當左先生理頭髮時,卻以鏡中理髮師傅的手勢直接認定為「左撇子」,問題出在,對於太熟悉的鏡射,反而容易忽視與忘記。
正方形與鏡射是每天與我們相處的圖形與概念,但當他們隱藏在遊戲裡,往往不容易被玩者認出。就讓我們來拆穿這道遊戲背後的和諧吧!如果先移動的○直線往左移動3格,這時○會停在座標(5,5)的位置,而且○與車剛好落在正方形的對頂角上,如下圖所示:
 
也就是說,一開始時○與車的位置為矩形,但在○向左移動3格之後,他們的相對位置變成正方形。接下來車無論如何移動,肯定又把他們的相對關係變回矩形。此時,○就可以再次的把它調回正方形,例如下圖所示:
因此,○只需移動到與車成正方形的位置,接下來的車肯定破壞正方形的格局,並成長方形,然後○再修補回正方形,車又破壞成長方形…,最後○勝。從上述的解說不難發現,此遊戲所隱藏的和諧就是:能掌握住正方形者贏。
 
我們也可以從鏡射的角度來談論這道遊戲,例如將上圖中連接通過(5,0)與(0,5)的對角線,如下圖所示,我們發現:○在第一次向左移動3格,讓相對位置變成正方形之後,接下來只是跟隨車走而已,只是這種跟隨是對稱於該正方形對角線的鏡射跟隨。
 
所謂鏡射就是當你將一幅圖畫立在鏡子前面時,鏡中的影像也是一幅圖畫,而素描與影像剛好對稱於鏡面。下圖中的右圖是畫匠達文西的一幅老者素描圖,左圖是鏡中所看到的素描。達文西在這幅畫中動了手腳,素描中的文字必須利用鏡子鏡射之後才是正確的,即左圖的文字才對:
素描鏡像 素描實作
許多學者懷疑達文西是位左撇子,他們研究發現:達文西繪畫作品中明暗變化所呈現的斜率為負數(即左上至右下的傾斜)。加上這幅老者畫像中的文字呈現,因此認定達文西有可能是左撇子。
 
在這遊戲中,○只需想像成車的影子,當車移動時,○只需跟隨著影像移動即可,而這時的鏡面是指正方形的對角線。○如影隨形般的跟隨車移動下去,一定是實體的車會先碰到鏡面(輸),不可能是影像先碰到鏡面。因此○會贏得比賽,相信將棋盤變大時,讀者可以輕易的找到贏的策略。
 
這道遊戲是2006年在台北舉辦的〈兩岸數學競賽教育研討會…從華杯賽看數學資優人才的發掘與培養〉中,麥曦與楊建輝講稿中的一道題目,經過本人適當修題而成的一道遊戲。這道遊戲在廣州地區,是提供給小六或國一的資優生使用的。
 
附加檔案:
FileFile size
Download this file (39 saymathsgame.pdf)39 saymathsgame.pdf303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