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許志農教授
 
一、素養簡介
台灣中學生近十年來無論是在TIMSS的數學成就測驗,或PISA的數學素養評量等國際評比中皆名列前茅。但是相關數據也顯示出台灣學生在「數學正向態度」 和「學習自信心」上顯著低於國際平均。這種反差現象影響的將是學生未來透過數學探索與瞭解世界的信心與動力。真正的數學素養不僅僅在於知識的深度,而更在於知識應用的廣度。數學素養就是一種數學眼光,一種從數學瞭解世界的眼光。然而要培養瞭解世界的數學眼光,不能只強調數學知識的工具面,還必須關心其文化面。
 
我國傳統學校教育向來相當重視「知識」的重要性,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則進一步強調「能力」的重要性,未來中小學的課程改革,則更宜重視「素養」的重要性。素養不只是指成就,也不是性向,而是一個人在面對各種複雜多變的情境及實際問題時,能夠靈活運用學校所學,抱持主動積極的態度及多元開放的精神,整合各種相關資訊,發揮思辨、統整、溝通能力與創意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什麼是數學素養?PISA所定義的數學素養是指個人能在多樣不同的情境之下,將情境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使用數學及詮釋數學的能力。這素養包括了數學推理及使用、應用數學概念、程序、事實、工具來解釋、描述及預測現象。它協助個人瞭解數學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且能夠針對個體在生活中的需求運用或者投入數學活動,進行有根據的評斷,以成為一個具有積極態度及反思能力的國民。
 
以PISA來看,數學素養評量的目的:
1.追蹤並報告15歲學生在接近中等教育結束時的數學素養水準。
2.提供政策制定者、教育相關人員及研究人員有關學生數學素養水準跨時間成長的消息。
 
讓我們先用流程圖解釋數學素養脈絡,再以文字說明:
 
 
解決PISA情境問題的三個步驟為:
(1) 將情境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
(2) 使用數學概念、事實、步驟、和推理
(3) 詮釋、應用及評鑑數學結果
其內蘊的數學力則包括底下七項:
(a) 情境與數學間的溝通              (b) 問題數學化
(c) 使用及轉換表徵                 (d) 推理和論述
(e) 發展策略                         (f) 使用符號、形式及術語與運算
(g) 使用數學輔助工具
 
另PISA評量試題,根據題目的情境與解題所需的數學知識做如下兩種分類:
1.試題的情境脈絡:
試題的情境脈絡應該是包含15歲小孩(學生)世界的一部分,且情境脈絡應該包羅萬象的,如
P 學生個人生活
E 教育/職業
C 社會(公民)
S 科學性的
 
2.解題的數學知識:
解題所需的數學知識以涉及底下四個領域為原則
F 變化和關係
S 空間和圖形
Q 數與量
U 不確定性與數據分析
 
(閱讀全文,請下載附加檔案)
 
 
附加檔案:
FileFile size
Download this file (math pisa.pdf)math pisa.pdf1243 Kb